<
新辣文小说网 > > 暧昧备份 > 第37章
    “况且你不觉得,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真的很爽吗?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孟醒无话可说,但仔细一想,这样的行事风格确实适配江措这样的人。

    地心引力抓不到随心所欲的人。

    他们又往外走出一段路,经过保安室的时候江措拿回了自己押在保安大叔那的证件。

    垃圾桶里的垃圾已经被清理干净,保安大叔对着江措十七年前拍的学生证证件照,大加赞叹:“更帅惹!更精神惹!太不错惹!”

    孟醒也十分感兴趣地凑过去:“你居然还留着初中的学生卡。”

    江措不大想让孟醒看,一把接过塞口袋:“回去就扔。”

    拉姆在陪次仁走入学的流程,尚未结束,两人便坐到车上等。

    江措眼睛垂着,手上把玩儿那片说回去就要扔掉的学生卡。

    “你和他很熟。”孟醒想看,但是不敢,只好旁敲侧击地开启话题。

    “以前挺熟的,我没想到过去这么久他还记得我。”

    江措说完,停了好长一段时间,才再次开口道:“以前我阿爸找人来学校抓我的时候,他每次都帮我,不让那些人进学校。”

    “抓你?”孟醒愣了下,“为什么抓你?”

    江措手肘抵着车窗沿,手背反着按在脸侧,平静地陈述:“不想让我上学,想让我回去放羊。”

    孟醒的嘴唇难捱地动了动,江措又很快地说:“开玩笑的。”

    唇角勾得弧度赏心悦目,他神色并无变化,不知是真的开玩笑还是又在骗人。

    “不过也差不多吧。”-

    两千年,科技发展迅速,世界一天一个样貌,然而月赛村藏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角落,村民种植青稞自给自足,同时拥有大片原始牧区。

    像被世界遗忘,毕竟背靠海拔五千米的无人之境的日赛山,再过去就是与西藏、甘孜的交界。

    按理来说不宜居了,但人类——大自然的犟种、造物主的反骨,偏生就是有人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。

    月赛村虽然地理位置偏僻,但仍属于迪庆境内,不过也是由于过于偏僻了,一些文化缺少文书参考就只能依赖口口相传,没有那么规范的思想传到村长央宗达瓦这一代,已是第187年。

    央宗村长一生致力于将自己早已落后的思想发扬光大,在村子东南部的废弃宅院里开设了学院,迄今为止已经招收来自本地村民作为学生,共计36名。

    佛说万象皆空,不过央宗村长也有烦心事,刨除牛羊因为恶劣的气候原因丢失这类小事,另有两件大事。

    一是有人发现了村落,上报后颁布政策,要求全村跟着新社会共同进步。

    央宗村长思想迂腐,性格固执,下意识地排斥从外面进来的人、产品、技术、以及思想。

    从此村里多出一批不速之客——源源不断的劝服者,有些是试图重建学院、真正传播藏传佛教的藏族人。

    还有些人身上流着其他各民族的血液,尽管态度温和,也讲道理,试图说服村长走出大山,搬到日常生活更加便利的山下村庄。

    然而在央宗村长眼里,那就是一群十足的入侵者。

    于是央宗村长为抵御/入/侵花费了不少精力,那些实在没法阻拦的,他就臭着脸冷落。

    新旧的碰撞终会引起矛盾,村子里开始出现被外界影响的痕迹,村长很生气,村长很暴躁,村长看到谁家用了什么新式产品,一律打砸摧毁。

    但思想造成的潮仍在掀起惊天骇浪,冲击着他自己都没意识到的、逐渐扭曲的思想和并不正规的信仰。

    这便是让他感到烦恼的第一件事。

    而第二件事则是他的儿子江措,他用尽心力培养的接班人,最近有被浪潮冲刷影响的征兆。

    【作者有话说】

    五一快乐!快快粗去玩!

    大家的反馈我都有收到!大概在5月6号入v!入v后更新频率会更高一点,加更次数也会更多的,谢谢大家支持!(麦鞠躬这个村子是我捏的,不要代入现实

    第0021章 《器官移植条例》

    从十岁的儿子口袋里翻出那支从外界获得、包装得花花绿绿的棒棒糖时,央宗村长气得当场甩了儿子一巴掌,然后把他关进屋子里、锁上门,要求他两天不能出来,一天只给一顿饭。

    在央宗看来,那不是糖果,是蛊惑人心的毒药!

    两天后进门,问儿子:“知道错了吗?”

    儿子没说话,不吭声,低着头,漆黑的瞳孔看向天空施舍、扔在地上的一束亮光。

    “不知道是吧?”儿子没说出自己想听的答案,村长又生气,村长又暴怒。

    “好!那就再关你两天。”

    儿子刚上二位数的年纪……村长在负隅顽抗的夹缝中哀声叹气,是不是叛逆期提前了?

    不过他细想来,自己没有过多关注过儿子的动向,这个孩子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心思深而重,对着牛羊笑的时间要比对着自己多得多,也不怎么和他交流。对!交流!

    必然是他们父子亲情因为交流不多,所以产生了让外人插足的疏漏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央宗村长天天找儿子谈心,但是谈心谈到最后,儿子对他说:“父亲,我想上学。”

    父亲反驳:“村里有学院开设,你待在村子里就好。”

    儿子又加码:“我想去外面读书。”